幼儿游戏中弱势群体的类型和教师的关注策略|快消息

2023-05-30 16:31:36   来源:文档网

幼儿游戏中弱势群体的类型和教师的关注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需求,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有关“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的概念源于社会科学,主要用来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有人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中,用来指学生当中被教师忽视的人群,即“学习成绩差的人群、纪律差的人群、没有任何明显的长处默默无闻的人群”。从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弱势群体”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身能力或水平有限,二是缺乏关注。

在幼儿游戏中同样也存在具有这两个特点的群体。此群体中的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如因自卑、胆怯、不受同伴欢迎或对游戏内容的认知水平低下等,不能获得平等的游戏机会、得不到期望的游戏角色或无法进入游戏状态深入开展游戏等。在游戏中,经常呼唤教师、向教师求助的幼儿易于被教师关注,表现出新的、好的游戏行为的幼儿也易于被教师关注,而那些默默无闻、没有好表现甚至不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往往进入不了教师的视野。由此,在游戏中,由于受自身或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游戏的参与度较低、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或游戏水平明显低于其年龄层次,而又较少得到教师关注的一类幼儿,便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


(资料图)

二、幼儿游戏中“弱势群体”的类型和教师的关注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需求,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度、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以及认知发展水平都有不同。从幼儿在游戏中的这三个方面的表现来考察,幼儿游戏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一)失败退缩型

有的幼儿一旦游戏尝试失败了就会退缩,并为自己找多个理由不去再次尝试。

典型案例:小班下学期,毛毛插班来到了新班级。一次自由游戏中,毛毛玩娃娃家。当看到其他娃娃家的小朋友都抢着去乘坐教室中心设置的“小汽车”,他也过去坐。但小司机不让他上车,他就低着头回来了。见我站在他“家”门口,举起一张银行卡对我说:“她(去坐车时看到的一个小女孩)拿手机当公交卡不像,我觉得这个像”。我问他:“那你要不要拿这个卡去坐车呀?”“现在不去。”“为什么呀?”“我要坐65路,他开的是6路。”“上面没写着是6路呀!?”他又抬头向小汽车方向望了望说:“司机把车开到停车场了”。

这类幼儿一般心理较为脆弱,缺乏信心,害怕再次遭遇失败,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默默离去。游戏尝试的失败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重大的打击,在游戏中他们的神态往往是沉重和落寞的。这类心理脆弱的幼儿急需教师关注。

教师的关注策略:失败退缩型幼儿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对于此类幼儿,教师应给予强烈的心理支持。

1.鼓励幼儿敢于尝试。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是很棒的”“你很聪明”“你一定行”等,鼓励幼儿勇于再次尝试。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自己出头、勇于克服困难。

2.发挥榜样的作用。选择幼儿喜爱或崇拜的动画片或故事中的角色作为榜样,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如喜羊羊经常被灰太狼抓到,但每次都急中生智逃脱而非坐以待毙;也可通过公开表扬在游戏中通过多次努力尝试最终取得成功的幼儿行为,为失败退缩型幼儿提供现实中的榜样。

3.增加幼儿的成功体验。帮助幼儿想办法实现游戏愿望,如可以让毛毛尝试去给小司机帮忙,先成为小司机的朋友,再提出乘车要求;教师也可先去询问小司机拒绝毛毛的理由,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之后再鼓励毛毛过去乘车,增加他体验成功的机会。在之后的游戏中,也需以建议的方式为此类幼儿提供策略支持。因为要让自卑的幼儿自信起来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屡遭拒绝型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但是屡次尝试加入同伴游戏都被拒绝,却会给幼儿带来严重的挫败感和心理打击。

典型案例:在攀爬墙游戏中,晶晶在一个人玩,旁边三个幼儿在玩。她跑过去,拦住一个幼儿说:“燕燕,你能不能和我玩一会儿?”围在一起的三个幼儿都没有说话,悄悄地走开了。她们跑到一边,把攀爬墙的一个木桩当车开,晶晶过去夹在她们中间,右边的一个幼儿悄悄走开了,其他两个也不理她。她起身走到没有人玩的墙边,挨个踢着墙上的小动物。之后,她又悄悄走到攀爬墙另一头,试图加入其他小集体,但还是没有人理会,她又把没有人玩的墙踢了一遍。她一个人在墙周围转着,见一个小男孩在地上爬,她也跪下一起爬,爬了一会儿,小男孩起身玩去了。她一个人爬过去,又爬回来。这时,她在地上发现了一片小树叶,捡起来送给前面的幼儿,幼儿还是没有理会她。

教师的关注策略:

1.发掘并公开赞扬遭拒幼儿的优点。遭拒幼儿通常是不太受同伴欢迎的,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应注意多去关注并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且要在集体面前及时给予表扬。由于教师的权威性作用,教师经常表扬的幼儿易于受到同伴欢迎。

2.加深幼儿对分享的理解。与人分享不仅指要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也包括分享开心、快乐、痛苦等情感。对拒绝他人的幼儿,可通过编述故事、提供榜样等引导他们理解接纳同伴一起游戏是分享快乐的一种方式。

3.进行移情训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有一天小伙伴们也拒绝跟自己一起游戏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观看相关内容动画片或阅读故事书,让幼儿描述遭拒者的心情;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遭拒者的角色,体会被拒之后的心情。

(三)被动跟随型

被动跟随型幼儿是指在游戏中,没有或者不能充分表达和实施自己的游戏想法而跟随在能力较强、较有游戏主见的幼儿身后参与游戏的幼儿。

典型案例:佳佳就是这一类型的女孩,她总是跟随在好朋友璐璐的身后。又轮到她们玩娃娃家,佳佳做妈妈,璐璐当爸爸。把小凳子搬到娃娃家之后,璐璐说:“妈妈,我们去超市买点东西回来。”说着走了出去,佳佳抱着娃娃跟在她身后。买东西回来,两人在家摆弄了一会儿,璐璐说:“宝宝生病了,我们去坐车送他上医院。”佳佳抱着娃娃跟着璐璐去坐小汽车。下车之后,璐璐在外面东逛逛、西逛逛,好像忘记了给宝宝看病的事,但不管去哪,佳佳都跟在她身后,没有任何怨言。

这类幼儿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展游戏,充分表达自己、发挥想象,但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能力较强、较有主见并愿意带他们玩的小伙伴。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这样的伙伴,那么他们在游戏中将更加弱势。如,一个小男孩整段游戏时间都在娃娃家一直摆弄着什么,从没有离开过娃娃家,也没说过话。经带班老师介绍,以前都是一个小伙伴带他玩的,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没带他。

教师的关注策略:被动跟随型幼儿通常依赖心理较强,少有主见或者较不自信,有好的建议却不敢向同伴提出。

1.与幼儿讨论游戏计划。游戏开始之前,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想玩哪种游戏,计划怎么玩等。鼓励被动跟随型幼儿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游戏意愿。教师对其适当的游戏计划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尽量帮助其实施,对其失当的想法经讨论更正后给予鼓励。

2.表扬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在游戏过程中,被动跟随型幼儿如果向同伴提出了合适的游戏建议或做出了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3.增加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弱势幼儿所跟随的对象通常性格相对强势,教师可鼓励幼儿与其他性格相对温和,善于与人协商的同伴共同游戏,这样弱势幼儿的建议相对容易被采纳。另外,可借助集体游戏、分组活动等机会,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游戏伙伴,使弱势幼儿体验到与其他很多同伴合作都能玩得很愉快。

(四)认知发展滞后型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个体间差异明显。在游戏中表现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能够根据需要对游戏进行发展或者改造了,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还不清楚这种游戏的基本玩法 。

典型案例:幼儿玩抓老狼的游戏。大家排成队,打头的是老狼,后面的人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打头的幼儿回答几点了,然后回头抓后面的一个幼儿做老狼。一开始,乐乐做老狼,在他回答过“一点了”之后,还是往前走,没有回头抓人,两次都这样。一个幼儿使劲一推他说:“不和你玩了,不和你玩了。”说完,生气地走开了。小朋友不再让他做老狼,他有点尴尬,没有说什么,只是过去跟在队伍的最后。

对游戏规则的不了解使乐乐没有完成游戏,并遭到了小伙伴的拒绝,这时需要的不应是他一个人默默地去承受而应该是教师和同伴向他提供帮助,把规则再次讲给他听或者示范给他看。又如,在教师提供了“微波炉”“电冰箱”等游戏材料半个多学期后,很多幼儿都在向老师提出这些东西使用不方便有必要改进时,有的孩子竟还不知道“微波炉”是用来加热的、“饺子”是不能放在“洗衣机”里洗的等。幼儿对规则、事物等的认知影响了他们游戏的深入开展,使他们不能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开动脑筋,处于游戏中的弱势地位。

教师的关注策略:对于认知发展滞后型幼儿,教师应给予理解和接纳,并对这类幼儿的经验发展给予更多关注。

1.幼儿间分享经验。分享经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建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让别的幼儿讲述其正确、优秀的游戏行为,为弱势幼儿提供正确认知和行为的榜样。

2.直接陈述答案。教师也可在游戏过程中以直接陈述答案的方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仅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使用。

(五)游离型

这类幼儿通常不能坚持和深入开展自己最初选择的游戏,经常游离在他们所扮演的游戏角色之外或放弃自己的游戏,穿梭在其他幼儿所从事的活动之间。

典型案例:在自由活动中,男孩豆豆选择了娃娃家游戏,担任“爸爸”的角色,一名女孩做“妈妈”。游戏开始后,他们一起取来娃娃、框子、奶瓶、锅、碗等游戏材料,一一摆好。随后豆豆抱了一下娃娃又放下,拿了一下桌上的小碗,目光便撒向四周。突然,他发现附近有一根纸质的长筒,便兴奋着跑了过去。他把长纸筒拿在手里,举过头顶,用力挥舞着,嘴里发出“哈、呀”的叫声。长纸筒经不起豆豆这么用力挥舞,一会儿便打弯儿折断了,断掉的一截差点甩到旁边小朋友的身上。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让豆豆很开心,他又找到一个类似长筒但短很多的塑料棒,一会儿舞向天空,一会儿挥向地上。直到游戏活动结束,豆豆没回过一次娃娃家。

像豆豆这样虽然选择了玩娃娃家,但几乎没有围绕娃娃家开展任何游戏情节的幼儿,看似玩得很开心,但却只是表面上的忙碌和热闹,失去了在娃娃家游戏中再现生活经验、培养情感和与他人共同游戏的机会。

教师的关注策略:游离型幼儿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幼儿对所选游戏不感兴趣、不知如何深入发展游戏情节、被其他活动吸引等。

1.提供新的游戏材料。例如,可通过提供各种新鲜的头饰、面具、典型的服饰和角色工具等角色标志物,重新引起幼儿对原角色的兴趣,引导幼儿回归角色。

2.提出一定的角色要求。教师以提示性语言对游离幼儿提出一定的角色要求,如娃娃家的爸爸是不是应该帮助妈妈一起照顾娃娃呀。教师也可以接着以建议或提问性的语言暗示可能的游戏开展方向。

3.建议幼儿参与其他游戏。如实在不能“留住”幼儿,也可建议其去小吃店、小舞台等需要观众或客人参与的游戏。

有学者指出,教育者对于儿童的不了解,是造成儿童不幸福的幼儿园生活的根本原因。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强调:所有儿童,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属于哪个种族或民族,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富有还是贫穷,都必须得到充分的机会,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并且必须享有发言权,他们的声音也必须获得倾听。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同样拥有发展的权力,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应局限于聪明的、可爱的、能力强的孩子身上,那些因“不聪明”“不可爱” 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支持。

标签: